在一轮飞速反弹过后 ,美股进入了波动期。科技股或人工智能(AI)主题能否持续发力,这成为了投资者的最大看点 。
过去两周,华尔街明显充斥着对AI资本开支(Capex)增长可能在2026年见顶的担忧,这也是今年一季度“DeepSeek冲击”后的又一次扰动。原因包括:AI部署缺乏投资回报率;企业持续为AI资本开支持续提供资金的能力存疑;英伟达和AMD对中国的GPU出货短期缺乏上行空间 ,投资者在短期内开始对 AI 股票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,这从英伟达自发布财报后就走势疲软的股价中可见一斑。
尽管如此,多位华尔街资管公司的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,整体仍对AI主题持乐观态度。一季度“DeepSeek冲击 ”重创美国科技巨头,如今这种担忧并不强烈,但市场的担忧在于 ,部分AI概念股的涨幅已超过短期盈利增长轨迹 。高盛最新发布的AI主题报告提及,超大规模企业的AI资本支出一直超出市场预期。然而,如果资本支出增长最终放缓 ,将对这些股票的估值构成风险,因此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财报季将成为关键考验。
AI资本开支远未见顶
在2024年上涨32%之后,与AI相关的股票今年以来又额外上涨了17% 。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询问 ,当前美股价格是否反映了投资者过于乐观的预期。
科技巨头的未来表现对美股指数举足轻重。“科技七巨头”在标普500总市值中占比约34%,同时,它们贡献了指数约25%的盈利,但盈利增速远高于指数整体——2025年一季度“七巨头”净利润同比增长27.7% ,而标普500整体盈利增速仅约10%,意味着“七巨头”对利润增量的贡献超过一半以上 。
在过去一周,市场重新开始担忧AI资本开支增长是否可能见顶。高盛美股策略师哈蒙德(Ryan Hammond)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,在极端情形下,如果资本开支和长期增长预期回到 2022年水平,高盛的宏观模型推算标普500可能下跌15%-20%。
不过 ,他认为,资本开支和未来增长预期被削减到这种程度的可能性不大,而且由于分析师长期低估超大规模云厂商的资本开支 ,判断拐点时机很困难 。例如,今年以来,对超大规模企业2025年资本支出的预估已增加1000亿美元 ,目前达到3680亿美元。因此,2025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财报季将成为关键考验。
无独有偶,摩根大通表示,目前还没有看到AI投资交易过热的迹象 ,因为几大关键需求仍在维持增长——前四大云服务商(CSP)依然用增长的经营现金流来支撑资本开支预算,且有充足的能力将资本开支扩张到2027年;大型私人AI实验室和主权基金也正在加大投入,推动AI投资继续增长;AI应用场景显著扩散 ,尽管企业类AI还相对有限,但消费类AI,推理模型的采用仍处于非常早期阶段 ,这带来了极强的算力和token消耗增长 。此外,摩根大通认为,中国在这方面的资本开支增长甚至还未真正启动 ,这意味着另一条需求增长路径。
摩根大通预计,AI资本开支在2026年至少有望增长约20%,并在2027年进一步扩张 ,驱动力来自推理模型持续普及以及 2026-27 年企业级和自主型(agentic)AI 工作负载的初现。
进一步来看前四大CSP(亚马逊AWS 、微软Azure、谷歌、Meta),它们的合计息税折旧期前利润(EBITDA)和经营现金流预计在2022–2026年期间实现23%的复合增长率,这显示了在生成式AI时代极其强劲的经营表现。
之所以资本支出如此关键,是因为资本支出在表面上是花出去的钱(成本) ,但市场更关注的是它背后代表的未来需求前景 。对超大规模企业(微软 ,亚马逊,谷歌等)来说 ,建数据中心、买GPU 、加光模块、电力设备,不是单纯烧钱,而是为了满足客户未来对AI云算力的需求。如果资本支出放缓 ,市场会解读为“AI 客户需求没那么强烈了 ”,甚至认为AI投入的回报不如预期。结果就是——成长性逻辑受挫,估值下修 。
聚焦AI投资的四个阶段
尽管如此 ,之所以投资者的担忧加剧,也是因为“英伟达们”近期的股价停滞不前。
8月底发布财报的英伟达各项指标都超出预期,但数据中心收入环比仅增5% ,毛利率指引出现下滑信号——市场用“超高预期”这把尺子衡量,任何不再加速的指标都会触发短线止盈,于是盘后跌3%。2025-2027年复合增速40%以上仍是卖方一致预期,但近50倍的远期市盈率倍数PE需要业绩“持续超预期 ”才能维系 。
除了英伟达 ,Meta、亚马逊 、微软等都陷入区间波动。不过,高盛似乎并不太担心科技巨头,称其估值仍低于2000年和2021年峰值时的水平。
例如 ,标普500中最大的5只股票(英伟达、微软、苹果 、谷歌、亚马逊)当前平均市盈率为28倍,而2021年峰值时为 40 倍,科技泡沫时期峰值时为50倍;此外 ,由于当前实际债券收益率比当时低200多个基点,这些大型股票的收益率差距(高出实际债券利率的幅度)比科技泡沫时期峰值时高出 4 个百分点 。
不过,也有部分大型股票估值较高 ,例如特斯拉和Palantir的市盈率分别高达151倍和200倍。整体来看,随着投资者更趋谨慎,那些能从AI中获得切实短期盈利收益的企业将更受青睐。
哈蒙德表示 ,应将AI投资浪潮分为四个阶段,每一阶段的核心逻辑和受益公司都不同,从底层算力到应用场景再到最终的生产力释放,形成了清晰的投资演进路径 。
具体而言 ,第一阶段的主题是“算力驱动”。英伟达凭借GPU的压倒性领先地位,成为生成式AI爆发的最大受益者。在这一阶段,市场的关注点集中在模型训练与推理的基础设施“引擎” ,因此英伟达的业绩与估值表现呈现出爆炸式增长。
第二阶段是基础设施扩张,当需求从模型训练延展至大规模商用,科技巨头和云厂商必须加大资本支出 ,构建支持 AI 的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 。受益标的包括:半导体设备商、内存与存储 、云厂商与超大规模企业、网络设备与光模块公司。这也恰好迎合了当前的情况,超大规模企业的资本支出势头强劲,继续为AI基础设施建设阶段(第二阶段)相关的股票提供支撑。
第三阶段则是收入赋能 ,随着 AI 模型逐步嵌入各类产品和服务,企业开始通过 AI 驱动新的营收来源,例如软件巨头(微软、Adobe 、Salesforce等) ,互联网平台(Meta、谷歌等通过AI强化广告投放与推荐引擎),垂直行业应用(医疗、金融、制造等领域的SaaS公司),这一阶段的核心是“AI 开始赚钱 ”,投资者会关注 AI 是否真正带来收入提升 。但投资者目前对第三阶段的兴趣有限 ,因为他们仍在纠结AI对众多企业究竟是威胁还是机遇。
第四阶段是生产力释放,受益范围最广,例如办公与协作平台(微软 Office 、Zoom、Slack) ,工业与自动化(西门子、ABB 、特斯拉自动驾驶)等。这一阶段将是“普惠效应”,不再局限于科技股,而是扩散至传统行业 。
不过 ,目前资本市场似乎仍更愿意为第一、第二阶段的故事买单,尤其是9月历来是一年中美股表现最差的月份。短期看,资本支出周期和硬件需求仍是驱动力。中长期看 ,AI真正能否在各行业落地并提升生产力,将决定其对全球股市和经济的深远影响 。
(文章来源:第一财经)
股票融资余额是什么:加杠杆炒股怎么操作-泽连斯基这回穿正装了!与普京通话约40分钟 特朗普:开始安排普京泽连斯基会晤!
股票杠杆交易怎么开通:股票融资是什么-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
杠杆炒股怎么开通:股票配债是什么意思怎样操作-淳中科技:如后续公司股票交易进一步出现异常 公司可能申请停牌核查
杠杆股票是什么意思:配资炒股平台推荐配资-A股成交额与两融余额连续两日双破2万亿 历史上仅7个
在银行怎么开户买股票:股票的融资余额是什么意思-突发!火箭飞行试验任务失利 蓝箭航天发布最新情况说明
股票交易加杠杆是什么意思:股票交易哪个app好-特朗普:“对等关税”将于8月1日开始实施
炒股里的加杠杆是什么意思:股票配资平台app-东方甄选:针对谣言 公司已启动报警和司法流程
股票融资余额多好还是少好:什么叫配资炒股-18家科创板软件公司参会:AI应用落地与研发趋势成投资者关注重点 这些企业披露海外布局进展
翔云优配-翔云优配官网-十大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翔云优配-翔云优配官网-十大股票配资㉖携手我们,共同迈向财富的未来!全国前10的配资公司,安全稳定,值得信赖。
界面新闻记者|杨志锦界面新闻编辑|王姝...
界面新闻记者|吕文琦在资本市场持续升温下,保险中介机构又开启了新一轮上市潮。2025年开年以来,手回...
实习记者|章宇璠记者|张一诺保险业再迎3项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国家金融监督管...
近日,*ST中润(000506,全称为“中润资源股份有限公司”,以下简称“中润资源”)发布公告称,拟更换会计师事务所,由...
界面新闻记者|郭净净继2023年9月撤回科创板IPO申请后,疫苗生产商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...
界面新闻记者|吕文琦为孩子投保50万元保额的重疾,因暴发性心肌炎身故后只能获赔一万余元的已交保费。这一案例将...
界面新闻记者|曾令俊连连数字...
界面新闻记者|何柳颖界面新闻编辑|王姝...
记者|赵阳戈莱特光电(688150.SH)实控人王亚龙、李红燕夫妇共同控制的宇隆光电近日再度IPO辅导备...
文丨财联社自今年以来,中特估这一概念时常被市场提起。正如机构此前指出,这一概念是港股新核心资产,低估值、...
界面新闻记者|冯赛琪3月19日上午,法巴证券(中国)有限公司、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有限公司、安盛环球再...
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研究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有关举措。会议指出,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、优化...
界面新闻记者|孙艺真3月21日晚间,沪深交易所发布《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实施办法(试行...
记者辛圆3月25日,博鳌亚洲论坛旗舰报告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...
记者王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周一在“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...